您所在位置:首页>宝宝起名 > 为什么无后为大是不孝 怎样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

为什么无后为大是不孝 怎样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

发布时间:2024-03-17 02:06:31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为什么无后为大是不孝 怎样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

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这句话出自孟子,在《孟子・离娄上》上说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。”我们大多人以为是说相对较大的不孝顺就是没能为家族续上香火,传宗接代。

但事实是什么呢?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么吗?古文中的“三”并不是指的有三件事,而是表示一个虚数,形容很多。“无”的意思是:“没有尽到……的责任”。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,这叫无后。

在汉朝赵岐所着的《十三经注疏》中说:“于礼有不孝者三,阿意曲从,陷亲不义,一不孝也;家贫亲老,不为禄仕,二不孝也;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三者之中无后为大。”这段话是说古代有三大不孝。

那么,是哪三大不孝呢?

阿意曲从,陷亲不义一味顺从,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,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,这是较好种不孝;孔子《孝经》上说:“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,故当不义,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。”

家贫亲老,不为禄仕家境贫穷,父母年老,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,这是较好种不孝;放到现代就是说,父母年迈,家庭比较贫困的情况下,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,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,这也是一种不孝。

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,断绝后代,这是较好种不孝。这里赵岐其实是将孟子的意思给曲解了,很明显,孟子的所谓无后而大绝不是单纯指没有后代。孟子的原文是说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无后在这里不应指“没有后代”,而是指像舜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亲”这种不符合后辈礼数的行为。

那为什么会变成这种误解呢?是因为汉朝赵岐所做的注解:“于礼有不孝者三……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三者之中无后为大。”将孟子的话断章取义、强加上去的解释。而“无后为大”四个字,也因此被误解了两千年,成为长辈们的“催生名言”。

虽然赵岐与孟子的话有分歧,但是弘扬孝道精神,在现代也是有必要的。因此,如何尽好孝道,较好是人人都有责任与义务的!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