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字的笔顺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吴[wú]
笔划:7
五笔:KGDU
部首:口
结构:上下结构
繁体:吳
五行:木
释义
1. 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:~钩(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,后泛指锋利的刀剑)。~越同舟(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)。
2. 东汉末年三国之一:~下阿蒙(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)。
3. 泛指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:~语。~牛喘月(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)。
4. 姓。
笔画顺序: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吴画
[ wú huà ]
基本解释
指唐吴道子所画的佛像。
详细解释
指 唐 吴道子 所画的佛像。
唐 白居易 《游悟真寺诗》:“粉壁有 吴 画,笔彩依旧鲜。素屏有 褚 书,墨色如新乾。”参见“ 吴带当风 ”。
笔顺是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捺。
吴(拼音:wú)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声说话,喧哗。由大声说话义引申为大。作为古国名的“吴”,地处中国东南部,因此又泛指中国东南一带为吴地。金文中用为国名、地名或人名。
“吴” 字共有 7 画,笔画顺序为: 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“吴”,普通话读音为wú。“吴”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为“姓也。亦郡也。一曰吴,大言也。从夨口”。“吴”的基本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,如吴钩、吴越同舟;引申含义为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,如吴下阿蒙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吴”常做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