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是:投身社会,无怨无悔的与大海般的忧愁相拼搏。逃出禅戒 ,不能假借隐居为名义。两句表达了作者投入现实斗争,不能甘居隐士生活的决心。
这是一副摘句联,摘自民国时期叶嘉莹的诗,原题为《冬日杂诗六章奉酬羡季师和诗·其三》。此诗创作于1944年,当时作者只有20岁。全诗如下:
尽夜狂风撼大城,悲笳哀角不堪听。晴明半日寒仍劲,灯火深宵夜有情。入世已拼愁似海,逃禅不借隐为名。伐茅盖顶他年事,生计如斯总未更。
摘录作为对联悬挂于门侧的是这首七律的颈联,作者前面的四句着重写景,颈联转入抒情,直接表述出自己的思索、思想。
入世,是积极投身于社会。柳亚子《自题磨剑室诗词后》诗:“但觉高歌动鬼神,不妨入世任妍媸。”
逃禅,有两意,一指逃出禅戒。唐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中往往爱逃禅。”仇兆鳌注:“逃禅,犹云逃墨逃杨,是逃而出,非逃而入。”一指遁世而参禅。唐牟融《题寺壁》诗:“闻道此中堪遁迹,肯容一榻学逃禅。”
已拼,是一种决心,是一股勇气,显现一种坚强的意志。无怨无悔地投入社会,哪怕它“愁如海”。
不借,是一种态度,是一份坚守,表露一种高尚的品行。我行我素地追求目标,绝不用“隐为名”。
入世已拼愁似海,逃禅不借隐为名意思是:
入世之人随时有可能面对苦难,但是既然生在世间,便要尽一份责任,留一份持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