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不是形声字,是指事字。
“夕”,指事字。商周时期,“夕”和“月”字形相同,都是月牙的形状,只是二者意义有分工。“月”指地球的卫星月球;“夕”则是夕阳西下、新月初升的时候,即黄昏、傍晚。到了金文阶段,月牙的轮廓开始变样,但字形字义还没有完全分化。到了小篆,“夕”和“月”才分化为两个音义都不同的字。月牙中加上一点的是“月”,没有加点的是“夕”。黄昏时看见的月亮,因为离地低,雾气多,折光大,不容易看到月中的阴影;当月亮升高时,它表面的阴影就会显现出来。故此“夕”这个月牙里便不加点,并以之表示黄昏之意。
夕(拼音:xī)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。在甲骨文中“夕”和“月”是同一个字,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。“夕”的造字本义一般认为是月亮刚出现时的一段时间,也就是傍晚、黄昏。后引申指夜晚。
汉字的造字法一共有象形,指事,会意和形声四种,很明显,夕这个字不是形声字形声字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,一部分表形,另一部分表声,比方说河水的河字,三点水就是表示形,意思是和跟水有关,可就是声旁,发音跟可相关,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,夕不属于这种结构,所以不是形声字。
夕不是形声字,夕是独体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