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禧皇太后书写的。
嘉靖三十六年,故宫三大殿被雷电击中起火焚毁,嘉靖皇帝就说这次火灾是奉天殿匾额题字中的“天”字不好的缘故,底下一帮马屁精大臣也都点头称是,于是雷电“惹的火”,让匾额来认错,重建后的三大殿都改了名字,换了新的匾额。奉天殿(今日的太和殿)改名叫了皇极殿。
紫禁城大多是一殿一匾,而在内廷,挂匾却又有所不同,除了悬挂本殿殿牌,还会悬挂一块体现居住人更多祈愿的木质匾额。如体和殿,就在檐下多悬挂了“翔凤为林”木匾,而储秀宫则悬挂了一块“仁洽道丰”木匾。
在匾额的两侧牌带背面上,根据匾额的大小,会嵌入数个铁环,用熟铁挺钩连接梁枋或檐檩上的铁环。匾额的下边牌舌可以搭跨在门簪或下层的琉璃瓦上。
简介
德字的较好早本意是七曜的自然运行轨迹。后来德引申的意思是:直视“所行之路”的方向,遵循本性、本心,顺乎自然,便是德;本心初,本性善,本我无,便成德。舍欲之得、得德。“德”的本意为顺应自然,社会,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。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,提升自己。
故宫皇极殿的仁德大隆是清朝光绪年间,皇太后慈禧写的。因为“徳”和“德”一样,德,汉字,古代同“徳”。出自西汉哲学家焦赣所撰《焦氏易林》卷排名较好“日月相望,光明盛昌,三圣茂功,仁德大隆”。
根据金易、沈义羚所撰《宫女谈往录》之“储秀宫与体和殿”记载,慈禧常常把自己和乾隆的功绩类比,题写了皇极殿的仁德大隆四字。
皇极殿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当太上皇而修建的,仿乾清宫而建,后来慈禧太后大修,准备自己退休后住在这里养老。殿内和殿外都有一块匾额,上面写着四个大字“仁德大隆”,里面的字没有印,两旁也没有落款,不知道是谁题写的,而外面挂着的匾上面有三枚印章,一枚是“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”,另外两枚章也是慈禧太后的,老太后特别喜欢盖这两枚章,“数点梅花天地同心”和“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