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>宝宝起名 >彝族话的由来

彝族话的由来

发布时间:2024-06-26 02:44:35文章类型:原创文章
起名头像
方圆起名网林大师
资深起名专家

彝族话的由来

汉文史志称之为“爨文”、“爨字”、“爨书”、“倮倮文”、“韪文”、“夷经”;彝族称之为“诺苏补玛”、“乃苏讼纳”、“聂苏索”、“尼斯”、“阿哲苏”、“纳苏缩”等。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,现在还无定论。

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,与彝文非常近似,并且全部可以识读,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,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“济火碑”,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,彝文较好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。

有关彝文的创始人,在民间传说中有:吉禄老人、本夺本耿、毕阿伍、伯博耿、宓阿叠、冉冉一义等;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,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,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。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,有点、横、竖、横析,大致有象形、会意、指事、假借四类。彝文独特体字多,合体字少。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,大部分相同或近似。只因彝族居住分散,山川阻隔,方言差别大,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,导致读音不一样,用字不统一,再加上辗转传抄,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。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;云南、贵州、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。日长月久,自成体系。

彝族话的由来

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,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,形成于6千多年前,现代彝语有六种方言。

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,但都有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,一定数量彝语词汇借鉴了汉语成分。彝语原有一种音节文字,称为“文”、“韪书”或“罗罗文”、“倮文”、“毕摩文”、“西波文”,通称老彝文,大约形成于6000多年前。现在存在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形,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。1975年通过了彝 文规范方案,并开始在四川彝族地区试行。

展开剩余内容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