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名较好怪:酒瓶别在裤腰带——好客
明清时期,西火镇冶炼盛行,打铁成风,家家都有打铁房,户户都有小炉匠,是“日进斗金、万里荫城”的铁商货源地。可以想象当年西火人的生活是天天围着铁炉转,老汉打铁、孩子煽火、媳妇做饭、家家户户过着打铁生活。这种生活状态,形成了西火人独有的性格特征:直来直去,热情豪爽。当铁屑飞扬、锤声叮当,人们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、浑身乏力的时候,为了解渴添劲,这里的老少爷们便拿出自家酿的小酒喝上两口,正所谓“小饮怡情”,于是,便形成了酒瓶别在裤腰带上的民风习俗。时至今日,与铁结缘的西火后人仍保留有大口喝酒的生活习俗,真道是“炉火琼浆液,酒香好客来”。
排名较好怪:炒菜论碗不论盘——实在
明、清时期,西火当地铁业兴盛,商贾云集,百姓富庶,因人们热情好客,当地有着大碗饮酒、大口吃肉的习惯。那时,在西火村的南坡上住着十户人家。村子里有户姓袁,家底殷实,他深知创业的的艰辛,粮食的来之不易,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。见每家吃喝浪费,便心生一计,提议大伙每家出一道拿手菜一起吃宴席,邻里共同分享。这样既有十全十美之意,又有邻里关切之情。于是,各家各户齐声响应,家家精心制作,拿出自己较好拿手的菜,便有了“南山出宴食,一桌十大碗”的传说。袁姓人的本意是让大家勤俭节约,却无意中就催生了一种被后人称作“西火十大碗”的饮食传统。传至如今,“西火十大碗”已经成了西火的一张名片。
排名较好怪:城隍庙盖在山尖尖——例外
众所周知,天有玉皇,地有城隍。城隍是护城安民的神灵,从古至今,城隍庙都盖在城市里较好繁华的地方。但在咱们上党区,城隍庙却盖在了西火境内东边天子岭的山尖尖上。自古这个山尖尖上只有一个小山神庙,西汉末年,皇宫发生政变,王莽追赶刘秀来到这里,山神庙因“蜘蛛弥网救驾”而助刘秀逃过一劫。后来刘秀当上东汉的开国皇帝后,因感念这座山神庙的救民之恩,便赐封这里为“天下都城隍”,统管天下所有的城隍老爷,由此天下都城隍声名远扬。直到今天,这里依然是香火缭绕,香客不断,成为了人们祈福纳祥的圣地,更成为了老西火的一块福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