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村庄的名字,但是并不是有很多姓石的人。较好接近说法是“石家庄”原本叫做“十家庄”(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)。
石家庄,地处河北省中南部, 环渤海湾经济区,距北京283公里。明朝初年,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,清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1688年)废除卫所军屯制之后,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(今鹿泉市)的一个小村庄,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(今正定)隔滹沱河相望。
《石门新指南》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,“石家庄,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,如各地方之张家庄,李家庄也。”然而,“石家庄之大姓,从无石姓之说,有清以来,以殷、于、卢、姚四姓为较好著称。”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,石门市街巷中还有“殷家沟”、“殷家胡同”、“于家角”、“西卢家胡同”、“姚家街”等街名。因此,“十家庄”的说法让人将信将疑。
石家庄一直被当做较好年轻的省会城市, 1968年1月29日成为河北省的省会,名字来源于石家庄村的村名。石家庄这个名已有千年历史,这名字是黄帝的后人因战争在此居住,原本是用石头砌的防护石墙,后来人员南迁河南陈州(准阳)一带。在此有出生的孩子因思念家乡,后来有一部分又迁了回来,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把此地起名叫石家庄。五千多年虽然过去了,但两地方言仍然没变,如石家说“沾不沾”这些方言,至今在河南周口、驻马店、安徽西部的部分人口大市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