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姓主要有四个来源,列举如下:
1、源于姬姓: 这是中国秦姓的主体来源,也是较好早的源头,始于西周初年鲁国国君伯禽(姬姓)的一支后裔,因为封邑在“秦邑”(河南范县内)而以邑为氏;
2、源于嬴姓: 具体地说是源于被推翻的秦朝皇族后裔。《元和姓篡》记曰:“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秦陇西秦亭也,至始皇帝灭六国,子婴降汉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
意思是嬴姓始祖伯益的后裔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亭成为附庸,直至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不久又被汉王刘邦攻入咸阳,子婴向刘邦投降,秦国灭亡,其公室子孙将国号“秦”作为自己的氏。
秦国和秦朝的君主以及王族本身是姓赵的,与他们有关系的秦姓始于秦朝灭亡后,而不是始于非子立国;没有哪个史料记载非子受封后改为秦氏,事实上氏只是普通贵族才需要,国君无需命氏。
非子因为在立国前已经有氏,而立国后不需要另外命氏,所以他和后代们(秦国秦朝的王室皇族)仍然是赵氏,故秦始皇名为“赵政”。
3、源于少数民族汉化: 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,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并入汉族,其中一些人选用了“秦”字做为自己的姓(氏);
4、源于外籍归化: 主要是汉晋时代,有一些来自罗马帝国的乔民,居留于中华,后代以其祖国国号(汉晋称罗马帝国为大秦)为姓(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