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利贞(公元前1069年—公元前992年),原名理利贞,逃至苦县将“理”改为“李”,后被尊称“李姓始祖”。他是老子(李耳)的祖先,到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理徵,字德灵,封为中吴伯,在殷纣王时任理官,因执法如山,忤逆商纣王的旨意,招来杀身之祸,家族面临株连危险。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,到伊侯之墟,饥渴交侵,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,比较后面到豫东地区的苦县(今河南鹿邑县东)。
一感李子活命之恩,二为改姓避难,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,后迁徙定居陇西。从此李氏延续万代,繁衍发达而成中华排名较好大姓。
李姓祖先叫李利贞。百家姓排名排名较好的李氏,在历史上排名较好个姓李的人,他的名字叫李利贞(公元前1069年—公元前992年),原名理利贞,是李姓的得姓始祖。历史身份,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。
李氏源出嬴姓,血缘先祖为皋陶(一作咎繇,嬴姓,一说:姬姓),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(掌管刑法的官),遂以官命族为理氏(“理”“李”古字相通),先为理氏,后为李氏。
至商纣王时,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,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,后到豫东鹿邑定居。
因沿途食李子(木本植物的果实)得以生存,为了报答“李子”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,并且理、李同音,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,从此中国有了李姓。得姓始祖为李利贞,李耳为十一世。
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,以李树为图腾。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,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。因其所食为野生李,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,并以李树为神树,亦即图腾树。故凡李氏子孙,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,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。入李白家有桃李园,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