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迟这种刑罚自五代十国便有,一直流传到明清两朝才得以重用,受到这般刑罚的一般不是大恶之人就是谋反之人,这种酷刑一直延续到光绪31年才被废掉,明朝抗清大将袁崇焕就是受此刑罚而死,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同样是抗清的大英雄,这位女英雄开启了大清排名较好凌迟,至死被割3650刀没有哼一声。

王囊仙雕像
她叫王阿从,是贵州省安龙县人,擅长一手医术,经常帮助难民看病,难民都尊称她为“王仙姑”别名王囊仙。嘉庆年间,地方官员剥削百姓,导致百姓民不聊生,王囊仙除了帮百姓治病外,还时常去保护他们,以至于到后来,官府变本加厉,王囊仙便鼓动大家一起造反。
在王囊仙的帮助下,百姓顺势起义,爆发历史上排名较好的“南笼布依族起义”,参加起义的百姓多达几千人,以王囊仙为首领,对周边地区进行反抗。黔西南地区纷纷响应了王囊仙的号召,没多久成员就发展到数万人。
嘉庆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,立马派军队去进行镇压,起义军奋力抵抗前来镇压的清军,王囊仙带头杀敌。较好终起义军后劲不行,被兵力多好几倍的清军给镇压,山寨被清军攻破时,义军纷纷投入火海就义,因为他们知道,被清军抓住的日子非常不好过,王囊仙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,被清军活捉。
嘉庆帝得知王囊仙被抓到后十分高兴,命令押送途中的知府务必要亲自押送,以防王囊仙逃脱,每押送到一个点都必须上报嘉庆,王囊仙被押到京城后,便对王囊仙进行拷打,实在问不出什么后,就以一项谋反之罪判决王囊仙凌迟。
王囊仙战斗遗址
王囊仙于1797年12月24日行刑,凌迟的3650刀过程中,王囊仙没有哼一句,从头至尾都是闭着眼睛,紧咬牙关,如此之情,连当地围观的百姓都纷纷动容,不要说是20岁的美丽姑娘了,就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,也无法忍受这极刑。
得知王囊仙被处以凌迟后,南笼地区的百姓顿时就哭声一片,自发的在家中为王囊仙设立香案,此后的每年11月初五至初八,南笼周边地区的民众都会举办一次悼念王囊仙的歌会,1998年,当地政府为王囊仙打造了雕像,每年的三月三就是几年王仙姑的日子。
王囊仙(1777—1797),女,布依族,本名王阿崇(又作阿从),是清朝嘉庆年间一名传奇的布依族女子。王囊仙自幼习武,能以布依族巫术为人治病。
王囊仙之死无疑是以极刑凌迟处死的,按清朝刑律,对她这样“谋反大逆”的重犯,凌迟是其中一个的处死方法。
史书上也说她与其他几名布依军较好,“入都献俘,尽磔之”(磔即指凌迟),可见这位美貌青年女英雄之死必定是被凌迟处死。
民间传说《南笼兵反歌》中说她是在京城用五马分尸的酷刑处死,此说法似不可信,因清朝己无此刑,即或在边远地区会有法外施刑,在京城必不可能。
王囊仙之死无疑是以极刑凌迟处死的。按清朝刑律,对她这样“谋反大逆”的重犯,凌迟是其中一个的处死方法。
史书上也说她与其他几名布依军较好,“入都献俘,尽磔之”, 磔即指凌迟。史料记载王囊仙被满清王朝凌迟,割了整整3657刀,面不改色。王囊仙被割成骷髅,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头颅套在骷髅上。当时极尽嘲讽当时的清皇帝,是一位反清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