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妇女”一词
出自《礼记·曲礼下》:
居丧不言乐,祭事不言凶,公庭不言妇女。
“妇女”的说法在秦汉时期
就已经很流行了
这时的“妇女”泛指女性,如:
今入关,财务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。
分开来讲的话
未婚女子为女,已婚女子为妇
正如《康熙字典》解释:
已嫁曰妇,未字曰女。
其中,字,就是出嫁的意思。
在《青青河畔草》一诗中
有“昔为倡家女,今为荡子妇”之语
泛指的时候,“女”也可以指人妻
就像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中的:
女也不爽,士贰其行。
“妇”的繁体字为“婦”
这是个会意字,从女从帚
通俗来讲
家里那个用扫帚扫地的女人就是妇
即妻子
当然,扫地只是她们的家务之一
“妇”跟“服”叠韵互训
又有“服从”之意
可以看出
古代女人地位低
因此广大女同胞
听见“妇女”这个词
自然有一种抵触情绪
不过现在男女平等了
要是还有人想让女孩子扫地
怕是要单身一辈子吧
殷商时期。
“妇”和“女”都是象形文字,较好早见于甲骨文。也就是殷商时期。“女”的样子,像是一个女人用两只手在胸前交叉,并且屈膝下跪。上面加一长横,像是女人的头饰,更显示其女性特征。“妇”(婦)在甲骨文中的样子,左边是“女”,右边是“帚”,像是一个女人拿着扫帚在做卫生,象征女性是做家务劳动的。
在汉语里面,“妇女”是一个合成词,包括“妇”和“女”这两个单音节语数素,即名词与名词合成,偏重于“妇”,成为偏义复合词。中国古代的女性称谓,没有结婚的称为“女”,结过婚的称为“妇”。在汉语通用规范中,“妇”和“女”都是一级汉字。已婚的和未婚的女性加在一起,所以说“妇女”用于泛指女性人类。
“妇女”一词较好早出自民间书信往来,指妻和女儿,有谦意,但无贬意。后来逐渐专指成年女人,不包括女儿了。在现实生活中,一般指结婚了的女人,操持家务,照顾孩子,跟随丈夫,不过现在的女人都比较独立,自己有自己的事业,女性地位普遍上升了。这是我的理解